名称: 甘草次酸
植物产地: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
有效成分:甘草次酸
产品规格:98%
检测方法:HPLC
产品外观:类白色结晶粉末
气味性状:特殊气味
CAS No.: 471-53-4
分子量:470.69
分子式:C30H46O4
结构式:
功效用途:
⒈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⑴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健康人和多种动物,甘草次酸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呈现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对切除两侧肾上腺的病人每日用40mg氢化可的松肌注维持疗法时,若加入甘草次酸每日4g皮下注射,则出现协同作用,电解质保持平衡。但若停用氢化可的松而仅给甘草次酸则出现储钠能力丧失,发生阿狄森氏危象。
⑵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皮质固醇类相似。对切除肾上腺皮质及切除脑垂体的动物,甘草次酸仍能产生钠潴留及抗利尿和抗炎作用。甘草次酸25mg对大鼠所产生的水钠潴留作用比去氧皮质酮1mg的作用强。故认为甘草次酸的去氧皮质酮样作用不是通过内源性的去氧皮质酮和醛固酮而产生的,可能系直接作用。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间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肾上腺皮质甾醇类在体内的破坏,因而血液中皮质甾类含量相应增加,而呈现较明显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另有报告指出,甘草次酸对肾上腺皮质机能减弱而未完全衰竭者才会出现作用。
⒉抗炎及抗免疫作用
甘草次酸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的棉球肉芽肿及甲醛性脚肿、皮下肉芽肿性炎症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价约为可的松或氢化可松的1/10。甘草次酸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对马血清或鸡蛋白所致豚鼠过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症、抗过敏反应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胺或降低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有关。
甘草次酸对多种急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而和抑制炎症组织中PgE2生成、拮抗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等的作用有关。甘草次酸钠能抑制蛋白致炎小鼠炎足中Pg内过氧化物降解产物丙二醛的生成,此作用可被外源性花生四烯酸拮抗。甘草次酸钠对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也有增强作用。18-β甘草次酸对家兔急性血清病有免疫调节作用。免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牛血清蛋白(BSA)为抗原造成兔一过性急性血清病模型。将18-β甘草次酸溶于橄榄油中(150mg/ml),实验组动物于注射BSA后第3、5、7、9天以18-β甘草次酸200mg/kg给动物肌肉注射。对照组肌注橄榄油。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动物血清中抗BSA-1gg抗体于BSA免疫后第6天检出,第12天达最高蜂,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动物循环中特异性BSA-抗BSA复合物与免疫前比较均有提高,且有显著差别,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中补体值,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18-β甘草次酸对CIC的形成未见影响。
⒊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甘草次酸可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大鼠的血胆红素降低,尿胆红素排泄增加,此作用较葡萄醛酸内酯或蛋氨酸强。对幽门结扎的大鼠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其治疗指数较高。
⒋镇咳去痰作用
甘草次酸的胆碱盐对化学性刺激(吸入氨水)及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故认为其镇咳作用与中枢有关。
⒌抗肿瘤作用
对大鼠的移植Oberling-gnerin骨髓瘤有抑制作用,其钠盐有最大耐受剂量时对小鼠艾氏腹水癌(FAC)及肉瘤-45细胞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
⒍抗利尿作用
甘草次酸及其盐类有明显的抗利尿作用。能增强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而呈现抗利尿作用;其作用方式与去氧皮质酮不同,可能是其对肾小管的直接作用。
⒎对内耳听觉功能的影响
利用听觉电生理学方法研究表明,给豚鼠肌肉注射甘草次酸100mg/kg后,豚鼠听神经动作电位反应阈值降低,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提高豚鼠内耳听觉功能的作用。
⒏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甘草次酸使用4×10\-2mg/ml浓度时。对乙酰胆碱酯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此剂量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强。50%抑制率时的药物浓度为21.8±1.1mg/L。甘草次酸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呈竞争一非竞争型混合抑制,与新斯的明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⒐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18-β甘草次酸0.3mmol/L对人多型核白细胞(PMN)释放的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PMN的氧消耗无影响。18-β甘草次酸对水溶液体系产生的O-2和-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30mol/L对PMN产生的化学发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证实18-β甘草次酸有直接捕获氧自由基的作用。
溶解性:甘草次酸溶于有机溶剂 溶于乙醇
以上信息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和确认,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仅供参考。
陕西天行健生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2017 网络支持 生意宝